作为“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和“中国乌龙茶之乡”,潮州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持续擦亮金字招牌,以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融合为抓手,深挖生态农业潜力,打造富民兴村的产业典范。值此春茶采摘之际,4月2日,由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潮说百千万”系列主题网络直播活动(第二场)在饶平县举办,活动以“深耕‘百千万’ 一叶富一方”为主题,带领观众走进潮州市饶平县的茶山村落,探寻一片绿叶背后的富民密码。
本次直播活动通过南方网、粤学习APP、网易新闻、腾讯网、潮湃新闻APP、看潮州APP、饶平发布、文旅饶平、魅力饶平等九大平台同步直播。截至直播结束,观看人次达100万。
生态为基,成就茗香致远
在海拔近1000米的双髻娘山原始森林生态茶园,富硒的优质土壤与原始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美名远扬的岭头单丛。据茶园负责人刘师傅和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传承人黄坪林介绍,这里不仅保留古法人工种植技艺,更通过生态有机管理确保茶叶天然纯净。在将近1000亩的茶园中,茶叶种植面积约有200多亩,包含“白叶蜜兰香”“锯朵仔”“夜来香”等10余个品种。茶园坚持从源头把好“品质关”,使得这里出产的茶叶始终保持着上乘的品质。
深藏在新塘镇山间的深坑自然村,据记载已有三百多年种茶历史。四面环山、云雾缭绕的独特生态环境赋予茶叶独特蜜韵,独有品种“深坑老丛水仙”远销东南亚,深受大众喜爱。在深坑村,每家每户都制作茶叶,以茶为生,制作技艺更是代代相传。2022年1月,“深坑老丛水仙制作技艺”入选饶平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百年母树的沧桑与茶农的笑颜交织,印证了“深山茗香飘万里,坑泉茶韵溢千家”的传承与繁荣。
走进浮滨镇黄正村,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潺潺。依托“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黄正村成功将“单丛红茶”这一特色品种送出大山,成为了红茶爱好者心中的“口碑好茶”。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黄正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茶叶产业,与宋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从茶叶种植、研发、加工到销售全过程打造单丛红茶产业链,带动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如今,黄正村已成为集生活、休闲、生态农业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匠心守艺,赋能产业升级
在海拔1016米的永成师傅万亩茶庄园,潮州市单丛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杨永成师傅展示了一片茶叶是如何“从茶山进入茶杯”的。从采摘茶青到炒茶烘焙,每一道制茶工序都凝结着独到的匠人智慧。这些单丛茶不仅销往全国各地,更深受海外10多个国家及地区群众的喜爱。未来,永成茶叶规划建设单丛茶文化村体验店、度假民宿酒店,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饶平茶走向世界。
作为粤东最大的单丛茶苗培育基地,新塘镇茶苗培育基地将单丛茶苗“种”到了全国各地,成为致富的“黄金苗”。以上南村的茶苗培育基地为例,育苗近30年来,这里已经培育出“鸭屎香”“芝兰香”“大乌叶”等多达120个品种的茶苗,远销福建、云南、西藏等省份。2024年,基地茶苗产量达100多万株,产值600多万元,成为上南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在“广东省国家森林乡村”“潮州市生态示范村”顶厝村,除了丰富的茶叶资源,这里还拥有先进的制茶机械。由村党总支部积极推动建设的茶叶加工厂采用“茶农+村级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引进现代茶叶加工机械,大幅提升了制茶效率与品质。一台七层茶叶色选机器每小时的提纯处理量可以达到几百公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有效推动顶厝村茶叶产业品牌化发展。
文旅为翼,滋养茶韵新生
航拍镜头下的坪溪生态茶园,梯田叠翠,茶海碧浪连天。浮滨镇茶旅走廊以“茶叶+旅游业+文化体验”为核心,整合双髻娘山、坪溪水库、万亩茶园等旅游资源,促进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茶亭内,陆羽煮茶塑像与360度茶海风光相映成趣,游客可品茶、观景、体验非遗茶艺。未来,浮滨镇将打造集茶文化示范展示、茶科普教育、茶特色餐饮、茶主题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平台,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单丛茶遇见创意茶饮,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迸发火花。仙洲茶事茶饮空间致力于打造“精致又好喝”的新式单丛茶饮,以“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独特理念,俘获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别出心裁的空间设计融合茶山元素与中式美学,打造“从茶园到茶席”的一站式体验。据仙洲茶事主理人庾淑贞透露,今后将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分店,让潮州茶文化在更多地区“活”起来、潮起来。
在三饶镇,丰富的历史遗存资源也成为饶平文旅的一张“名片”。堪称“土楼活化石”的道韵楼是潮汕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之一,修缮提升后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此外,庄严宏大的城隍庙、巍峨古朴的文明塔,共同构成了饶平历史文化的立体画卷。三饶镇将积极推动古建筑保护与文旅开发的有机平衡,让历史遗存成为焕活乡村的“新引擎”。
从茶山到茶厂,从古法到科技,从茶园到文旅,潮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笔,绘就“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振兴画卷。当生态茶园在青山间绵延成诗,当智能科技助力茶厂提质增效,这便是传统匠心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最美印记。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深耕茶业、赋能乡村,让茶香浸润千年文脉,让振兴之歌唱响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