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沿着领袖嘱托的蔚蓝坐标,满载勇立潮头的信心荣光,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蓝色动力”。
为了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联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知名网络达人、自媒体创作者等,分东、西、中三条线路探访调研广东14个沿海城市。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向海图强·广东观察”,敬请垂注。
正是金鲳鱼上市的季节,在湛江流沙、草潭等海域,养殖工船满载金鲳鱼,穿梭在码头和深水网箱之间。“今年金鲳鱼的价格还不错,近期塘头价格达到17元/斤左右。”广东海威农业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彭小花说。
南海之滨,碧水荡漾。湛江三面临海,是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近年来,湛江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获评为“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2022年水产总产量122.2万吨,总产值274.44亿元,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水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折射出这座沿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信心。2023年1-9月,湛江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主要指标平稳增长。眼下,湛江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理念,以科技引领种业、养殖、装备、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奋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
全产业链发展
带动就业10万人
蓝色是雷州半岛的浪漫底色。湛江海岸线长2023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海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发展深远海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湛江全市在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项目共3个,分别为遂溪县江洪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湛江市硇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吴川博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建成湛江湾、硇洲海域、雷州湾、流沙湾、草潭5个深水网箱养殖园区,深海网箱数量达3500多个,占全省70%,另有桁架式养殖平台3个。以金鲳鱼为例,一个100米周长的网箱,年产量可达10万斤,相当于陆上200亩池塘的鱼产量。
根据规划,到2028年,湛江将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2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同时打造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
经过40年的摸索发展,湛江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流通和出口基地。近年来,湛江大力构建蓝色粮仓,重点发展一条鱼、一条虾、一只蚝,带动百姓致富。
湛江年产金鲳鱼近1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40%,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价格及市场走向被称为“中国金鲳鱼行业风向标”;海养对虾面积37万亩,年产对虾24.4万吨;养殖生蚝面积10多万亩,年产生蚝22.3万吨。
网箱制造、网具生产、配合饲料、冷藏加工、陆基服务……深海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全产业链日趋完善。湛江水产产业链年产值700多亿元,产业链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水产养殖、水产种业、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饲料辅料、配套服务等七大体系基本形成。
作为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基地,湛江年产水产饲料90万吨,约占全国水产饲料60%;抗风浪、智能化网箱技术全国领先,深水网箱销售量约占全国的60%。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以水产品为原料的虾酿酒、生蚝保健品、蚝壳生态环保建材等呈产业化、多元化快速发展,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成为加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强化种业攻关
力解“卡脖子”难题
引种车间、亲虾培养池、营养车间……步入位于湛江经开区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下称“863基地”),扑面而来的是湛江水产种苗发展的新气象。
为打好对虾种业翻身仗,2002年,科技部、农业部把对虾抗病毒选育的工作纳入了国家863计划,成立863基地,开展南美白对虾、海水鱼等育种研发工作。2011年,历经近十年的摸索,863基地选育出国内认定的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破解种虾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
种业科研是海洋牧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湛江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运用“揭榜挂帅”模式,以海洋产业揭榜挂帅人才团队项目拓宽技术攻坚渠道,重点突出水海产品育种、海洋生物医药、深远海绿色养殖装备等方向,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经遴选张榜,恒兴南美白对虾育种、海茂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扩繁推广等6个项目成功立项,突破了SPF种虾及种苗保种和扩繁等方面的技术,创制了“海茂1号”南美白对虾新品种。
如今,湛江正全力打造南方水产种业基地,充分挖掘适合湛江海域养殖的优势品种,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
去年,高体鰤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在湛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长期以来高体鰤养殖依赖野生苗的问题。同年,由广东海洋大学牵头实施的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今年,湛江组建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突破大黄鱼育种与养殖关键技术。
目前,湛江建成水产苗种场480家,初步解决了水产种苗“卡脖子”问题,选育了经农业农村部审定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6个,占全国审定该品种数量的50%;攻克了60多种常用的水产品种人工繁育技术并投入生产应用。2022年,湛江培育水产种苗1622亿尾,供全国沿海水产养殖和出口东南亚等国家。
植入科技力量
智慧渔业蓄势待发
宝钢湛江钢铁氢基竖炉项目有望年底投产,中科炼化一期项目原油加工量逐月走高,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并计划在湛江建设首个中德海上风电场……当前,湛江正依托龙头项目,推动产业合作提档升级,加快制造业协同发展,打造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三大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
在发挥天然禀赋,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湛江一直走在最前列。不仅一大批临港产业也在悄无声色中强势崛起,海洋牧场的建设也是风头正劲。
耕海牧渔,数字赋能。近年来,湛江依托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科研单位,加快探索实现养殖转型升级,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渔业信息资源,推动渔业养殖的技术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能再上新台阶。
6月,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顺利下水,与“海威1号”共同在流沙海域组成海上智能化养殖矩阵,带动湛江深远海养殖技术和装备产业全产业链日渐完善。
“‘海威2号’从设计、论证、建造施工,历时10个月,现在终于完成建设准备下水投产,我非常激动。有了‘海威1号’之后,我们感到深海养殖更加安全平稳,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对渔业育种也起到很大作用。”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说。
“海威2号”是一种桁架形式的抗风浪绿色智能养殖装备,总投资3000万元,平时只需三四个人在平台上工作。平台具有良好的抗风浪能力,采用海上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搭载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智能设备,可节省60%的人工成本。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海洋装备上,还赋能全产业链,为渔业养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月29日,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暨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仪式举行。湛江湾实验室与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签订6万立方米矩形可移动柱稳式养殖平台合作协议,湛江龙王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园区,湛江·水产指数发布,智慧渔业项目立项书颁发……活动现场重磅连连,合作签约、公司入驻等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高潮。
其中,备受关注的湛江湾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致力于实现深远海养殖系统统一管理,有助于渔业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整合,避免形成“数据孤岛”,为渔业大数据的发展奠定规范基础。
积极向海问药
深耕“蓝色药库”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药用资源,堪称巨大的“蓝色药库”。近年来,湛江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新药品种,在细分领域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构建海洋生物营养功能因子信息库,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三位一体的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创新高地。
广东湛江海洋医药研究院由广东医科大学与湛江市政府按照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合作共建,是粤西地区首个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广东湛江海洋医药研究院已建成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现代中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工程医学等5大研发中心,搭建起斑马鱼模式动物平台、分子影像平台、活性分子筛选平台、精准医学研究与转化应用平台、海洋医学智能装备与应用平台等5个平台,及1个GMP级的海洋生物制品中试车间。
近年来,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先后攻克了黄金鮸、牡蛎、珍珠、海藻等精深加工副产物及特色渔业药用资源高值利用等技术难题,同时,海洋多孔骨组织修复材料等一批专利等待转化。产业转化潜力大,能为湛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极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湛江拥有丰富的红树资源。广东医科大学研究团队通过研发原位培养技术,实现了红树林湿地微生物的高效富集,以解决候选化合物获取难、产量低的问题。
该研究团队现已从红树林湿地中分离、培养和鉴定了微藻189株、细菌106株、真菌446株和放线菌441株,构建了粤西红树林湿地的微藻与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为解决药源性候选分子的种质来源奠定基础。
接下来,湛江将继续以科技创新集聚新动能、开辟新赛道,围绕生物医药、海洋牧场等领域,构建产业所需的强大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科研成果从“纸上”到“地上”,推动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