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党管互联网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网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网络法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路前进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立法的前瞻性,持续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探索研究相关立法,网络立法紧跟技术发展和现实需求
持续深入开展“清朗”“净网”“护苗”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算法滥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的治理力度,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
面对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积极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全球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坚持急用先行,丰富“小快灵”立法。强化前沿问题研究,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立法步伐,做到新技术新应用发展到哪里,法治建设就覆盖到哪里
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
近年来,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演进,“互联网+”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与经济、贸易、交通、医疗等行业发展紧密融合。
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面对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诈骗、网络传谣、流量造假、网络暴力等现实问题,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实现善治,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将网络法治建设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对依法治网的规律性认识,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更好治理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
近期,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以法治力量护航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系统总结网络法治建设成功经验
《瞭望》:日前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展现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积累的哪些经验?
牛一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法治建设,将依法治网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我国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网作为基础性手段,网络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总结了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网络法治教育建设、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白皮书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在实践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而积累的一系列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党对网络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管互联网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网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网络法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路前进。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网络法治与10亿多网民直接相连,与14亿多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持续开展“清朗”“净网”“护苗”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算法滥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
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网络法治道路。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我国先后制定出台多部基础性、综合性、全局性法律,着力健全数字经济法治规则、建立网络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划定网络安全法律红线、完善网络生态治理规范,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四是坚持把握网络法治工作规律。我国重视处理好发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统一、规范发展和鼓励支持相协调、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相衔接,以高质量法治建设助推互联网创新发展。
五是坚持推进网络法治工作创新。加快推进法治理念、内容、手段等全方位创新,完善和创新新技术新领域规则,建立深度合成、算法推荐法律规则,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司法,拓展“互联网+普法”新模式,打通普法与群众间的“最后一公里”。
六是坚持凝聚网络法治工作合力。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多部门、地方和企业、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协调推进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各领域法治工作,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这些宝贵经验是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强化重点领域网络立法
《瞭望》:新时代的网络立法情况和特点如何?
牛一兵:立法是法治的起点和基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网络立法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构建。
我们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新时代的网络立法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网络立法位阶逐步提高。早期网络立法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已相继出台,立法的基础性、全局性效果不断增强。
二是高度重视科学民主立法。网络立法呈现技术性强、发展速度快、涉及范围广、调整对象复杂、问题新颖等显著特点。只有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才能精准解决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在网络立法起草过程中就将草案向社会公开,并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政府、企业、专家等各方意见,真正做到开门立法、集思广益,努力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三是着力提升立法前瞻性和创新性。我国高度重视网络立法的前瞻性,持续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探索研究相关立法,网络立法紧跟技术发展和现实需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实现了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法律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分类分级、重要数据保护、数据安全审查等重要方面作出顶层制度设计。同时,作为全球首部专门的数据安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依法治国”“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等重要部署,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持续纵深推进网络立法体系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数据、平台、技术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为网络强国建设夯实法治基础。
《瞭望》:面对网络暴力事件,社会各界呼吁加快出台网络暴力针对性立法。如何看待法治对于遏制网络暴力现象的作用?
牛一兵:网络暴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网信办对治理网络暴力高度重视,深入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提出了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设置一键防护功能、选择私信接收范围、严处违规平台账号等管理举措。各网站平台积极响应,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预警防范热点事件可能引发的网络暴力风险,网络暴力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反网络暴力法规制度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综合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专门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诽谤、侵犯个人信息、侵害人身权益等相关司法解释,都对打击网络暴力作了相关规定。
然而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现有法律规制仍存在体系化不完善、针对性不强、衔接不畅、效力不足等问题,建章立制和实施效果与人民群众期待有一定的差距。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整治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提出建议提案,强烈呼吁加快出台网络暴力针对性立法,这些都很有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从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角度,进一步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及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并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争取推动加强对网络暴力打击治理的高位阶法律制度供给,强化对受害者的保护救济,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
《瞭望》:怎样通过网络执法,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重点在哪里?
牛一兵:“徒法不足以自行”,严格执法是依法治网的关键环节。
我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做到严厉打击和引导规范并重,乱象治理与权益保护并举。持续开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全面整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开展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网络基础资源、重要网络系统、网络数据等领域安全执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清朗”“净网”“护苗”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算法滥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的治理力度,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全面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形成健康规范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
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
《瞭望》:面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安全挑战,我们将怎样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
牛一兵: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全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挑战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网络空间的未来应当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为指引,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发挥联合国在网络国际治理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形成区域性网络治理规则。开展网络法治双多边对话交流,加强网络安全国际执法司法合作。搭建网络法治国际对话合作平台,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
网络法治既是数字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字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面对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积极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全球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瞭望》:下一步,我国将如何深入推进网络法治建设?
牛一兵: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网络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管互联网全面贯穿于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完善党领导依法治网的制度和机制,健全网络法治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的网络法律体系。立足“十四五”时期网信事业发展,强化网络重点立法,加快制定修订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急用先行,丰富“小快灵”立法。强化前沿问题研究,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立法步伐,做到新技术新应用发展到哪里,法治建设就覆盖到哪里。
三是深入开展网络执法,保障网络法律法规实施。深入推进网络执法协调机制建设,强化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加强网络传播秩序规范治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执法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加强法治宣传研究,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全面实施网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将“谁立法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贯穿于依法治网全过程。深入开展全国网络普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网络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加大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深化网络法治研究与教育,推进网络法治理论创新,建立健全网络法治教育长效机制,推动网络法治智库建设,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