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门户网站时期,用户只能被动地浏览互联网提供的文本、图片等内容,构成了Web1.0时代的“只读”。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 Web2.0进化为“可读可写”,用户不仅可以阅读网络内容,也可以发布自己的内容,并对互联网内容进行修改。
在Web2.0时代,中心化方式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网络效应显著,进而催生了平台经济。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尽管用户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内容的生产,相应的权利却并没有落到用户手中。
由于用户的大多数行为需要经由平台中介进行,因此平台在事实上掌握了对于用户信息、接入权等方面的掌控。例如,在“要么同意,要么不服务”的规则下,用户往往只能让渡数据主体权利,平台随时可以违反平台规则为由决定内容的生死,用户也不得不同意个人数据被采集甚至被过度采集;而在大数据杀熟、信息“投喂”等算法技术手段面前,用户也更多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于是,从垄断平台手中夺回本应属于用户的权利,成为Web3.0的新诉求,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在信息化百人会最近一次研讨会上将其形容为,技术极客们针对数十年间互联网发展所累积的矛盾开出的一种药方。
效率与公平之争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在前述研讨会上发言称,区别于Web2.0的效率优先,Web3.0主要是解决公平性问题,用技术手段、治理机制、共识算法等去中心化方式,帮Web2.0中平台参与者拿回让渡的权利,满足用户需求。
不同的声音则认为,Web3.0强调的去中心化是伪需求,大多数互联网用户仅在乎好的使用体验,并没有欲望自己控制数据和参与社区治理。
“我们看到,在Web2.0向Web3.0的过渡阶段,海外市场上诸如Roblox等新兴平台均从开放、共建等方向向Web3迈进,且深受年轻用户喜爱,我们认为Web3.0是符合用户需求的,且随着市场教育提升和监管环境转化,会逐渐被大众意识到并被接受。”李振华表示。
往更深层次探究,尽管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协助提升了产业效率,让生活更加便捷,但并未直接影响到社会主要秩序和社会经济关系。并且当前很多分布式项目,实际只是披着去中心化技术的外衣,在实际的业务实践过程中,并不是去中心化的,因此质疑最终回到,这些标榜去中心化的新技术是否具备降本增效的价值。
对于目前基于Web3.0技术在内的很多项目,欧科云链区块链资深研究员许乾在前不久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认为,评判一个项目是否优质的标准是不变的,即能否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合作效率,最终提高生产力。他坦言,目前有些Web3.0项目的实现方案还不如用Web2.0的方式去做,如果没有通过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的提升,Web3.0就会沦为伪命题。
“在Web3.0互联互信的远景中,效率提高首先体现在消除重复性的冗余信息,尽管当前还面临基础设施成本过高问题,但我倾向认为未来会得到解决,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快速达成共识,减少信任的成本,现在很多Web3.0项目为了提效,是半中心化的,由大家选出一些高权重节点来提高交易效率。”IEEE数字金融与经济标准委员会林道庄团队表示。
而在《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陈永伟看来,Web3.0更多聚焦克服Web2.0存在的问题,而并非对Web2.0的全盘否定,Web3.0时代中平台模式仍然会存在,只不过人们会试图用一些更为底层、更为去中心化的协议去实现原有平台的功能。
“很多情况下中心化更有效率,例如数字人民币,在发行层面没有用区块链,但有国家信用做保证,无需再用区块链加持信用,中心化的发行也会让其更为有效地使用,所以未来网络更可能是一个Web2.0和Web3.0并存,或者说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存的格局。”陈永伟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陈永伟认为,Web2.0问题比较显著,中心化对效率和用户权利伤害比较大的领域会是最具价值的Web3.0创新方向。比如“创作者经济”,中心化平台过于严苛使得创作者的利益难以保证,Web3.0就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替代。
Web3.0经济如何演化
尽管Web3.0已获资本市场高度重视,但相比Web2.0经济仍然规模较小。李振华分析指出,随着Web3.0消费项目持续孵化,消费端的现象级产品是Web3.0实现大众破圈的关键,资本和市场参与者也都在寻找全新的“叙事”,诸如GameFi中的愤怒的小鸟、SocialFi中的Tinder等。
许乾则认为,在当前的过渡阶段,不会出现特别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过渡过程会以潜移默化、演进的态势的方式进行。
例如内容创作平台、游戏平台向Web3.0的转移,方式是将内容的价值所有权归还给用户,内容被使用过程中的收益权也逐步归还给用户。在此过程中,利润分配规则由平台制定、黑箱式,逐步通过智能合约技术转变为平台与用户事先约定、不可篡改。而在用户的感知中,公司与产品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实际已经完成了Web2.0到Web3.0的迁移转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合约、NFT以及DAO等工具的催化下,Web3.0也在创造着全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元宇宙游戏Axie Infinity,通过对游戏宠物进行NFT赋能,使其具备交易和收藏价值,玩家可以通过培育、战斗以及繁殖,投入相应的资源来培养宠物,增加其对应的NFT价值,最终在区块链上对此进行交易。
通过这些改造,Axie Infinity就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变成了P2E(Play to Earn,边玩边赚)项目,此外诸如StepN的M2E(Move to Earn,边跑边赚)等一系列X2E模式的元宇宙产品纷纷涌现。
同时,在另一些传统业态融合中,Web3.0所带来的变革则显得更加“猛烈”,例如Web3.0发展最快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领域。
所谓DeFi,指的是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金融应用生态系统,目标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开发和运营没有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投资基金等中介机构的金融系统,在透明化的区块链网络上提供所有类型的金融服务。
陈永伟指出,由于金融业本身对风险的控制等要求较高,因而长期以来由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从事,但由于其本身的盈利和风控目标,人们获得金融服务就会面临较高的门槛,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就会受到限制。此外,中心化的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通常会要求用户提供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在DeFi的运行机制中,用户向区块链质押一定的抵押品,触发相关智能合约,用户便可通过设定协议享受到金融服务,摆脱了中心化机构的影响,既避免了风险,而这种时间和成本上的效率提升,尤其在跨境跨机构的金融服务中优势明显。
林道庄团队特别指出,尽管以区块链为主的去中心化技术是很值得推广的技术,但也只是可选择技术之一,并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其改变金融秩序或者经济秩序的作用。
而在金融业态的创新中,林道庄团队认为DeFi实践短期内很难对实体经济的秩序逻辑带来大的变革,“以Web3.0下最常出现元宇宙方向为例,当前元宇宙能够降本增效的往往都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业务场景中,这种场景并没有很大的资产交换,仍然需要等到数字化转型发展到更高阶段,等到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等命题发展较为成熟,社会的主要生产生活转移到数字世界时,DeFi的需求才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