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中共广东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传播 > 网络社会
广东网络平台效应凸显,优秀文化内容“网”罗万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9-22 15:42
字号减小 字号增大

9月21日,2023广东网络文明大会在广州开幕。如何在网络空间中做好内容建设、弘扬文化精神?广东是互联网大省,网站网民数全国第一,正努力打造网络文明建设的“广东样本”,也给出网络内容建设的实践回答。

在本次大会中,以“向上向善 引领风尚”为主题的网络内容建设分论坛重点展现了广东多元网络主体力量打造精品佳作的内容实践,勾画了广东网络内容建设的新气象、新途径。

广东省委网信办副主任曾胜泉表示,要聚焦成风化人,以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滋养网络文明,发挥互联网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的优势,携手港澳共建一流人文湾区,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推进网络内容与渠道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和渠道的价值体系被重新定义,也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空间中被重新塑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汪文斌认为,我国已进入全民短视频的时代,要洞察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创作上的新探索和新作为,总结优质短视频创作的特征。

“要抓住转型创作的关键因素,找准网感;明确主流媒体创作好短视频的重要路径,做好二创;带动好短视频及时升级的核心引领,打造标准。”汪文斌说。

广东是网络视听大省,也是网络视听强省,广东互联网视听位列全国第一,网络音乐的产值占全国的80%,网络直播行业也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广电系统在内容创新方面实施精品战略,统筹网上网下丰富优秀的视听内容,多渠道输出,涌现出一批既有“网感”又有质感的网络视听节目。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晓表示,广东省广电系统要坚定文化自信,凝心聚力共筑美好精神家园,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网络视听作品,将以“广东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为抓手,充分挖掘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精髓,推出更多增强人们精神力量、涵养人们精神家园的优秀作品。

从报刊杂志的网络化创新看,广东报纸的“网络化”涌现出不少优秀案例,以报纸为基础,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渠道的作用,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自主平台建设、新闻网站运营以及各类专项文化传播工程中唱响“广东网音”。

对加强广东网络内容建设,曾胜泉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坚持思想引领、深耕内容、技术赋能,把网络空间塑造成凝聚社会共识、引领文明风尚、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新空间,是我们需要共同做大的时代课题。”

专业内容联动网民实践

如今,网络上人人都是参与者、生产者、传播者,内容可以无限延展,专业媒体和全民创作者能够共享渠道。

网络内容创作者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在互联网中推进内容创新。在本次论坛上,一些网络内容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也讨论了向上向善的实践过程。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傅鸿城认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音乐创作链接文化自信,坚持用科技为音乐创作赋能,培养更多优秀原创音乐人才。

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何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我们要审视新媒体走到了一个怎样的时代,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影视创作者要从简单的电影故事传播者转变为真正的电影解读者。”

科技自媒体“开普勒星人”创始人李锴滨在论坛上表示,“社会不仅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传播快乐,也需要我们利用好网络这片创新的沃土,同步提升自身和粉丝的科学素养。”

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涌现在广东,网络成为各类文化作品融合、传播的重要平台。

在2023“南粤十大好网民”中,也有很多创作者通过网络守正创新,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茂名市公安局四级警长于浩洋与同事创办了“茂名公安”这一新媒体账号,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普法知识、进行反诈宣传,通过网络传播有意义的内容。

广东河源的客家姑娘张俊慧是河源市民宿行业协会副会长、网络账号“一物乡甜”主创,她通过注册的网络账号发布传统美食、传统文化、新兴民宿等主题短视频,以镜头展现广东多个市县的好景好物,传播醒狮、客家擂茶等非遗文化,讲述驻镇帮镇扶村故事。

陈巍是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辅导员,10年前,他建立起个人认证网络账号,把服务、课堂、教育搬到网上,借助网络的力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逐渐开辟了《巍观大学》《聚焦导员》等网络专栏,线上线下同步守护学生成长。

曾胜泉在发言中总结道,“要以生动引人的内容和形式传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家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劳动精神,不断提升主流网络文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呈现、网络化传播,推出更多展现时代气质和风骨的网络文艺精品,不断满足广大网民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入手机版